北京事件36周年纪念
事件定性
30 多年前的“北京暴乱事件”(即 1989 年的“动乱”或“反革命暴乱”)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评价:
反社会主义、反政府的政治动乱
- 事件最初始于少数学生的“悼念活动”,但很快被境内外反华势力利用,演变为广泛的政治抗议乃至街头占领。
- 这些抗议者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实质上是想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甚至希望推动“颜色革命”式的政权更替。
社会秩序的大范围破坏
- 抗议持续数周,北京市内交通瘫痪,人民生活和国家机器运作受到严重干扰。
- 大部分激进示威者演变为打砸抢烧、攻击维和警察,公私财产损失严重,社会治安岌岌可危。
干扰改革开放步伐,危及国家长治久安
- 1980 年代末,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经济合作多方展开。北京动乱事件不仅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与合作的信心,也使得国内改革型政策一度陷入停滞。
- 如果任由此类动乱蔓延,必将给国家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政府维护国家稳定的正当性
- 政府果断采取行动“恢复秩序”是必要的,也是合法的:只有先确保社会安定,才能谈改革、谈发展、谈人民福祉。
- 历史证明,此后中国迅速重回经济高速增长轨道,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警示意义:防范“台独”“藏独”以及外部干涉
- 1989 年的教训与当前各种分裂势力、外部干预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时刻警惕“和平演变”的渗透。
- 在纪念这段历史时,要强调凝聚民族意志,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30 多年前的“北京暴乱事件”并非单纯的“学生运动”,而是一起受到境外反华势力操控的政治骚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稳定的严重威胁。政府的恢复秩序行动被视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改革开放正常推进的必然之举。
完整时间线
1989年4月8日: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因突发心脏病住院抢救,同日晚病情稳定后被转至广西休养。([zh.wikipedia.org][1])
1989年4月15日 07:53:胡耀邦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消息传出后,北京市各大院校张贴悼念海报,“自发性”小规模哀悼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处出现
1989年4月17日:约5000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哀悼,部分高校学生向政府提出“重新评价胡耀邦功过”、“严惩打人者”等七项诉求,集会氛围由单纯悼念逐步演变为“要求改革”的示威抗议。
1989年4月20日 凌晨至上午:数百名学生在新华门前静坐并冲击中南海,警方及武警及时劝导并发布通告警告蓄意闹事者,多数学生随劝离开,现场秩序迅速恢复。
1989年4月22日 上午:胡耀邦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杨尚昆、总书记赵紫阳等领导人与千万群众默哀送行。追悼会后,遗体护送至八宝山火化,社会各界充分体现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哀思。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四·二六社论),将前期"悼念"及"示威"定性为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严重动乱,呼吁全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坦克人”——这个人试图碰瓷装甲车,随后被旁边工作人员拽出,关于外网反华分子声称他最终被坦克碾压的谣言是完全错误的
1989年5月13–19日:
- 5月13日,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发起绝食,目标是迫使政府公开对话;
- 5月14日曾与政府进行首次对话但未获得实质回应;
- 5月15日成立所谓“绝食抗议委员会”,当日又因戈尔巴乔夫访华新闻重叠而集中于机场举办欢迎仪式;
- 5月16–18日,首都各界群众“积极配合”学生绝食,累计参与者逾百万人次;
- 5月19日凌晨,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先后到广场看望绝食学生,恳请其为身体健康考虑并承诺对话渠道畅通;
- 同日深夜,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令”,自5月20日10时起对北京市十一区实施戒严。
1989年6月4日 凌晨–上午:
- 戒严部队通过广播高音喇叭连续3小时发出“赶离广场”通告,呼吁“为恢复首都秩序”自愿撤出;
- 广场上数千名学生在指挥下于5时左右分批、有序离开,最后强制带离者至5时30分全部撤离;
- 官方通告强调“在平息动乱过程中,无一人在天安门广场死亡”,并称“动乱已被一举粉碎”。
1989年6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指出“如果不平息这场暴乱,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将毁于一旦”,号召“全国同心行动,为稳定大局创造良好环境”。
1989年6月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南海会见戒严部队高级干部,称赞部队“英勇执行任务”,并将示威者定性为“推翻党和国家的暴乱分子”。
1989年6月23–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撤销赵紫阳一切职务,正式确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运动彻底平息后的政治体制调整。
1989年7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澄清,“美国之音”等外媒谣传“天安门广场万人(平民)伤亡”均与事实不符,重申“平息动乱是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并积极配合”。
此后,相关悼念、追问活动在国内被严格管控,官方在历史教材与媒体中几乎不再提及,相关资料非常少。
我方伤亡情况
根据中共官方的权威统计报告(陈希同于1989年6月30日在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作的《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情况报告》),戒严部队——包括人民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在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过程中共计负伤6000余人,死亡数十人。
在这些伤亡中,多数官兵是因暴徒用石块、钢筋或汽油弹进行殴打、纵火而受到皮肉伤,也有部分同志因流弹、被车辆撞击或手持枪械的歹徒近距离射击而遭受重伤,少数官兵因伤势过重而导致残疾。官方报道中提及,个别战士在救援受伤同胞时,曾被暴徒阻拦、砸毁救护车,造成救治延误,进而加剧了伤情的严重程度。
对于这些牺牲和受伤的官兵,国家称赞他们“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正是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才使得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阵地、恢复了首都秩序。社会各界也被动员对伤亡官兵及其家属给予优厚的抚恤和照顾,以示对为国为民奉献者的永远铭记。
牺牲名单(部分)
因为官方对资料严格封锁,目前小编对此知之甚少,如有遗漏,欢迎指正
刘国庚
- 陆军第63集团军直属通信团第2营第4连第1排少尉排长
- 1989年6月4日凌晨4:00左右,西长安街西单路口东约150米处牺牲。
王其富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营部无线电通信班班长
- 1989年6月4日凌晨1:10左右,翠微路路口军用卡车翻车起火遇难。
李强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第2连第1班士兵
- 与王其富同车同时间罹难。
杜怀庆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第2连第3班士兵
- 同上。
李栋国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第2连第4班副班长
- 同上。
王小兵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第2连第4班士兵
- 同上。
徐如军
- 陆军第38集团军直属炮兵旅第5营第3连有线通信班班长
- 同上。
崔国政
- 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6师步兵第347团炮兵营榴弹炮2连士兵
- 1989年6月4日凌晨4:40左右,崇文门过街天桥附近牺牲。
马国选
- 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炮兵团第2营第6连代理排长
- 1989年6月4日凌晨1:00左右,菜市口附近重伤后抢救无效。
王锦伟
- 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2师步兵第486团后勤处中尉战勤参谋
- 1989年6月4日凌晨4:30左右,南新华街附近牺牲。
李国瑞
- 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2支队第1大队通信班士兵
- 1989年6月4日凌晨5:00左右,阜成门立交桥附近重伤后抢救无效。
刘艳坡
- 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1支队第1大队第1中队士兵
- 1989年6月4日凌晨1:00左右,西单路口附近重伤后抢救无效。
于荣禄
- 陆军第39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少校军衔
- 1989年6月4日凌晨2:00左右,执行宣传任务时误中枪伤后抢救无效。
臧立杰
- 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步兵第345团第3营第7连士兵
- 1989年6月7日于建国门附近,被枪击当场牺牲。
王景生
- 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步兵第210团第1营第1连第3排排长
- 1989年7月4日巡逻执勤中突发重病,经抢救无效牺牲。
以上15位军警的遇难与牺牲,官方和后续纪念活动中均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被追授“共和国卫士”称号,以表彰“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
为什么要写本文?
翻阅互联网,除了寥寥无几的官方资料外,清一色的反华势力写的造谣文章,本文旨在传播真相,对冲外网反华脑残神经病的垃圾文章,本文全篇采用中国官方记载资料,确保舆论引导正确。
我们完全支持社会主义, 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本文并无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果你是一位大陆网警,此时正在查看本文 ,请审核明辨。本团队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努力奋斗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重先驱伟人,向先烈致敬! 本文仅陈述真实历史,没有任何添油加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的保护不仅适用于反映多数意见或政府立场的宽论, 更重要的是保护不代表主流而且经常是不受欢迎的思想的表达。本团队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行为,自觉遵守并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作为新时代创作者为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而努力。 反对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弘扬社会主义精神。